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让洱海水生生态“活”起来

大理深度房产新闻早读  2020-06-23 09:30

[摘要] 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是洱海保护治理、构建健康湖泊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州大力推进洱海生态系统调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有效改善、提升了洱海水质。

让洱海水生生态“活”起来

2018年5月,大理市海东镇群众在洱海向阳湾水生植物强化恢复区播种苦草幼苗丛。(图片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

渔业增殖放流 以鱼控藻净水

2016年以来,我州分年度实施鱼类生态控藻工程,通过实施科学渔业增殖放流项目,增加土著鱼类、控藻鱼类生活空间和种群数量占比,优化鱼类区系结构并保护洱海生物多样性,稳定发挥鱼类控藻、抑藻、净水功能,有效削减营养负荷,降低洱海蓝藻水华风险,改善洱海水质。

目前,洱海渔业增殖放流项目主要投放控藻鱼类(鲢鱼、鳙鱼)、土著鱼类(杞麓鲤、春鲤、裂腹鱼等)和螺贝类。2016年至2019年,共投放鲢鱼、鳙鱼990.43吨,土著鲤1065.48万尾、39.79吨,裂腹鱼类3.66吨,无齿蚌52.12吨,螺蛳5090颗。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跟踪监测评估,洱海自开展生态放流以来,特别是2017年实施全年封湖禁渔以来,有效稳定了洱海水体中控藻鱼类的数量和生物量,对洱海蓝藻水华控制明显。

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洱海土著鱼类人工放流基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过龙根博士告诉记者,2020年计划投放鲢鱼600吨、鳙鱼30吨、裂腹鱼5吨、杞麓鲤32.5吨、春鲤20吨、无齿蚌20吨、螺蛳2000颗。“目前洱海水质趋于稳定,下一步鱼类结构调整,一方面稳定控藻类的生物量,另一方面对外来鱼类进行生态调控,削减其种群,提升原生浮游动物控藻能力,从而达到控藻鱼类与外来鱼类处于平衡状态,最终保证洱海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过龙根说。

恢复水生植被 优化群落多样性

2018年以前,洱海水生植物面临着浅水区沼泽化趋势日益严重、深水区植被面积萎缩、群落结构不断退化三大问题。

针对这三大问题,我州于2018年4月13日开始实施洱海水生植被恢复与管理项目,以苦草、黑藻为主,辅以马来眼子菜、光叶眼子菜、海菜花等增加沉水植物群落多样性。同时,通过人工清除和控制金鱼藻、菱等内污型物种,巩固恢复成效,从而达到改善功能性水生植物的生境、扩大湖体植被面积和增加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效果。

其中,2018年在洱海深水区播种苦草和黑藻繁殖体25.8平方公里、移栽海菜花1万平方米,同时选择沙坪湾水域、金河水域、向阳湾水域三个植被退化的典型湖湾实施植被恢复和优化工程,总面积2.36平方公里。据目前监测,播种物种不同程度恢复和扩增,洱海生态系统结构得到本质改善。2019年在洱滨村水域实施植被恢复和全面优化工程,播种苦草、黑藻、光叶眼子菜等种苗102.2万丛,清除金鱼藻、菱等38082平方米。据今年5月验收的情况,苦草、黑藻、光叶眼子菜等净水型物种得到恢复,其丰度明显提升,金鱼藻、菱等内污型物种得到良好控制,整个群落结构已趋于高多样性的健康稳定状态。

“今年我们选择了喜洲镇沙村湾水域进行恢复和优化,沙村湾属于退化型水域,水生植物金鱼藻、菱等内污型物种为优势物种,深水区底质较为贫瘠,水生植被群落分布较浅,我们已采取了针对性的恢复和优化措施,目前项目正在紧张实施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袁昌波博士告诉记者。(见习记者 关友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