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漾濞:拧紧“总开关” 激发新活力

大理深度房产新闻早读  2020-06-22 15:01

[摘要] 大家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村庄干净又整洁,村民幸福感提升。

夏季,穿梭在漾濞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处处透出漾濞独特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发展无止境。在发展过程中,漾濞彝族自治县拧紧党员干部“总开关”,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新活力,助推漾濞的经济社会发展。记者深入采访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呈现出来。

全县65个行政村

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308个

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的

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

全县6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均达3万元以上

规范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县级示范培训10期

基层党(工)委培训31期

培训普通党员6226名

小小银针作用大

“阿哥,你今天的药吃了吗?最近这两天的睡眠怎样?”一到富恒乡罗里密村民小组字旭春家,驻村工作队长杨媛便快步上前搀扶着字旭春坐下,准备给他扎银针。今年59岁的字旭春12年前因病导致双腿残疾,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杨媛常常前来帮忙诊治,让他的生活又燃起了新希望。

长期服药让字旭春出现了血压偏低、供血不足等并发症,针灸可以疏通穴位,缓解病症。今年41岁的杨媛是漾濞县中医院副院长,是一位有着19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到罗里密村驻村不久,但这位办事风风火火的女工作队长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老百姓们治病,一下子就让老乡们记住了她也喜欢上了她。

“杨队长来了以后,一有时间就来给我家老伴扎银针,时间久了,他病情好转了,性格也开朗起来。”字旭春的老伴施瑞芬激动地说。

“杨队长的小包里随时装着一盒银针,只要群众需要她随时帮忙。”罗里密村村监委主任罗光辉介绍说,以前组织群众开会大家参与积极性不高,政策宣传群众不爱听也记不住,效果不太理想,现在只要杨队长一来,大家都争着去,听她宣讲政策。

“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有时候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政策宣讲很多时候老百姓听听就过了,不能真正入心入脑。我通过给群众扎银针,缓解他们病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大家愿意和我诚心交流,也能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对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起自己的成功秘诀,杨队长这样说道。

在治病的同时,杨媛还给罗里密村开出了治穷的“方子”。她把目光从烤烟种植聚焦到水晶豌豆种植上,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带领全村187户754人在原本种植烤烟的200亩地上套种水晶豌豆,每亩预计年增收达5000元。

通过银针连线搭桥,杨队长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还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同时也为罗里密村探索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闪闪红星耀甘屯

走进漾濞县漾江镇脉地村甘屯村民小组,青山环抱、绿水绕村,挂在148户主房墙头的148颗闪闪红星衬得小村愈发亮眼。

“甘屯村之所以家家户户墙头挂红星是有历史渊源的。”脉地村党总支书记朱永涛向记者介绍,漾江镇属全省38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是漾濞县境内中共罗潓区特委批准入党的位中共党员阿维华毕生奋斗的地方。1948年,为了带领金脉各族人民得解放,以阿维华、阿尹汤为代表的一批本土革命英雄,在这里开办民众识字班、传播革命思想,向广大农民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组织“农抗会”开展“反三征”,最终于1949年10月胜利收复金脉解放区,并促成了全县的和平解放。“为了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2017年,在甘屯建起了滇西工委金脉革命根据地事迹陈列馆,红星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挂上的。”

陈列馆建成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甘屯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带活了甘屯的经济,更带“富”了村民的精神。

“现在家家挂红星,那就是一种责任,它提醒生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把艰苦奋斗、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修建陈列馆时个报名出工出力,自觉让出自家土地建场馆,还帮助村干部一同做其他群众思想工作的村民杨建平说。

有了陈列馆,当地的党组织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场教学、视频教学等形式让党员教育更加形象、直观、深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走出课堂,走进基地学习、感悟。

“陈列馆里展览的不仅是物件,更是一种记忆和一种精神,希望金脉的革命历史和本土革命英雄的事永远不会被遗忘。”62岁的党员退役军人李瑞光坚定地说,“这里永远闪耀着红星。”

优质服务解难题

在漾濞县太平乡箐口村家门口服务中心,“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格外醒目。计划外出务工的许雷雷正向村主任郑林光咨询近期就业信息,他说:“有了这个服务中心,很多外出就业信息我们过来一问就很明白了。”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切实有效地解决群众的难事、急事、揪心事,2019年箐口村党总支通过打造“四站一室”服务厅,将为民服务事项梳理成一张网。“四站一室”即党员服务站、便民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发展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通过“一站式”办结,从根本上解决昔日群众办事“远、散、虚”的难题,实现了办公场所化,服务质量最优化,群众满意化的转变,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有了‘四站一室’后,村级班子成员一人多能,全岗通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提高。”箐口村党总支书记苏新良介绍,现在,群众到服务中心办事,有了家的感觉,群众满意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生活小事不出村,贴心服务在身边”,是箐口村“四站一室”建设的服务初衷,“只进一扇门,跑一次”的服务承诺,赋予了箐口村“四站一室”更多的使命任务。

“以前我们想要咨询个事情,都不知道问谁好一些。现在有了这个‘四站一室’服务中心,来到这里,不管问谁,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箐口村民小组许发昌说。

据了解,从2019年11月建成至今,箐口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共服务百姓群众102人,办结102件实事,办结率达100%。苏新良介绍,今后服务中心会继续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服务民生小事做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

团结和谐日子甜

六月的漾濞县太平乡太平村远山青黛、绿树葱茏,富有少数民族气息的特色民居掩映在核桃林里,相映成趣,呈现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田园画卷。

“这就是我们村的民族团结示范路,像‘项链’把家家户户联在了一起。”太平村党总支书记张顺华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我们这里有漾濞民族文化展馆,有百亩梨园、有重楼种植基地……”

“饮水要思源,太平村的好日子是大家帮出来的。”张顺华说,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云南省民宗委的倾力帮扶下,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村组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新建民族文化活动场所8个、公厕8座,硬化进村入户道路58公里、农灌沟渠22公里、人饮工程5件。2019年底,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由44.8%降至0,彻底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爱国家、爱集体、讲卫生、勤打扫……”这是太平村村规民约“三字经”里的一段话。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通俗易懂,在潜移默化中把新风美德“种”在了群众的心田里,“约”出了文明和谐的新风,“守”出了美丽宜居的新村庄,“聚”起了勤俭自强的精气神,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村规民约大家立,遵规守约大家来,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甜了。”太平村第三党支部书记梅花说,现在村里的卫生保洁都是家家户户轮流着干,公厕是一家一个星期负责清扫,村组道路是一家一个片区包干。大家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村庄干净又整洁,村民幸福感提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