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首届中国白族吹吹腔艺术节”等您来!

大理电视台  2018-10-10 10:43

[摘要] 为进一步展示云龙白族吹吹腔的艺术特色,更好地传承和繁荣优秀传统文化,由云龙县白族吹吹腔艺术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白族吹吹腔艺术节”,将于10月11日至14日在云龙县功果桥镇举办。

“云龙”

得名于澜沧江,

古诗云“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

故名。

这里,

山峦叠翠碧水悠悠,

物产丰富山河壮美,

多民族共处风情迥异。

这里,

有旖旎动人的生态景观,

古朴精湛的桥梁艺术,

有历数千年兴衰的古老村落,

还有,

云南的本土剧种

白族最古老的声腔

吹吹腔

为进一步展示云龙白族吹吹腔的艺术特色,更好地传承和繁荣传统文化,由云龙县白族吹吹腔艺术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白族吹吹腔艺术节”,将于10月11日至14日在云龙县功果桥镇举办。届时,将开展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展演、脸谱绘制、文化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文化交流桥梁,展现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推进吹吹腔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首届中国白族吹吹腔艺术节

邀您来参加!

活动主题: 传承民族文化

繁荣发展吹吹腔艺术

活动地址:云龙县功果桥镇

活动时间:2018年10月11日至14日

主办单位:云龙县白族吹吹腔艺术协会

功果桥镇

功果桥镇位于云龙县西南部,澜沧江河谷。功果桥镇旧称旧州,2010年10月,为纪念滇缅公路上的"功果桥"对抗战做出的贡献,牢记历史,弘扬云龙乃至滇西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励民志和爱国情怀,将旧州镇更名为功果桥镇,政府驻地不变。元明两代,该地为云龙治所,历时700多年,故名"旧州"。这里土地肥沃,特产丰富,山川奇景秀丽迷人。早在清朝年间,云龙诺邓举人黄桂出游至旧州,饱览胜景,诗越横溢,赞叹之余,欣然以“浦甸朝霞、苏溪夜月、老街千竹、崇山积雪、两甸农歌、秦滩落雁、仙人晒丹、梭罗倒影”四言八句点云龙旧州八景。

来自白族最古老的声腔——吹吹腔

发展历史

云龙白族吹吹腔始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据研究,吹吹腔源于明洪武年间传入当地的江西弋阳腔,又吸收了白族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要素,经过历代白族艺人的发展创造,形成了一种独具白族艺术风格的戏曲剧种。到了清代,吹吹腔发展成了南北两个流派,大理、鹤庆等地的吹吹腔为北派吹腔,云龙县境内流传的为南派吹腔。近代由于受到滇戏、京戏和其它外来文化的冲击,北派吹腔日渐式微,而存活于白族山区的南派吹腔却得以传承和发展,使云龙成为保存白族吹吹腔戏剧最为丰富、最为完整的地区。2006年,云龙白族吹吹腔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云龙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吹吹腔艺术之乡”。

艺术特征

云龙白族吹吹腔又称“唢呐戏”,以唱、吹为主。唢呐为剧种特色乐器,贯穿于吹吹腔的各种曲调之中。吹吹腔分有“文场”和“武场”两种,行当分工细致,“生、旦、净、丑”俱全,讲究手、眼、身、法、步,有完整的表演程式、身段和固定的舞台陈设。云龙白族吹吹腔曲调高亢激昂,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一种“有说、有唱、有舞、有戏”的戏曲形式,目前收集到的曲牌有70多种。演出所用舞台语言汉语白语夹杂,唱词通常是用白族山花体的“三七一五”句式,每四句为一段,前三句每句七字,后一句五个字,唱一、四句后加唢呐过门;二、三句唱词后加打击乐。有“一吹、二唱、三敲打”的说法。吹吹腔音乐曲调朴实无华,平直刚劲,配上音量宏大的唢呐锣鼓渲染,气氛甚为热烈。

吹吹腔演出的剧目十分丰富,现收集到的仅传统剧目就达300多个。这些传统剧目有些取材于历史章回小说,有些出自白族民间故事,剧目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风趣诙谐,贴近生活。白族吹吹腔以娱神的面目出现,并假以神的旨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化白族群众要敬畏自然、热爱生活、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和谐相处、诚实守信、本分做人的道德准则。

保护传承

云龙县的山地白族群众,无论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起房盖屋,都要演唱吹吹腔,尤以春节、本主节和火把节为盛。特别是农历新年,各剧团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形成“唱大戏、过大年”的习俗。

为了保护传承好这一艺术瑰宝,近年来,云龙县不断加大宣传保护力度,对项目进行田野调查,建立了名录档案,开展了吹吹腔进校园、吹吹腔汇演、展演等活动。全县现存吹吹腔传统剧目有300多个,新编吹吹腔剧本80多个,现仍活跃在吹吹腔演出舞台上的民间艺人有200多人,保存下来和修复的古戏台有10余个,农村业余组织的吹吹腔戏班8个,专业的吹吹腔艺术团1个,全县11个乡镇均有吹吹腔演出活动。

大理州文体局于2015年在功果桥镇挂牌成立白族吹吹腔州级传习基地。功果桥镇党委政府筹资1600多万元建成了吹吹腔文化广场和白族吹吹腔艺术博物馆,成为白族吹吹腔收藏、研究、展示的中心,展出有戏服、脸谱、道具、乐器、剧本等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

随着保护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云龙白族吹吹腔历久弥新,逐渐融入群众的生活,成为古戏台上、文化广场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