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大理州6位传承人上榜全国非遗传承人名单!

大理电视台  2018-01-02 10:35

[摘要] 在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中,大理州段银开、寸发标、母炳林、段四兴、姜宗德、杨春文六位代表性传承人荣列公示名单。

在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中,大理州段银开、寸发标、母炳林、段四兴、姜宗德、杨春文六位代表性传承人荣列公示名单。

1

段银开

(白族扎染技艺)

段银开,女,白族,1975年生,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人。

段银开生于白族扎染世家,对扎染技艺耳濡目染,从小就跟随父母从事扎染工艺。1985年,十岁的她便学会了扎花,17岁起专门从事扎染成品加工工艺。在制作扎染工艺品过程中,能熟练掌握印花、扎花、染布、漂洗等全过程,成为周城新一代扎染民间工艺大师。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她不仅熟练掌握传统的扎染工艺,对扎染所需特殊染料板蓝根的种植也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潜心研究染布技艺,独创了染制各种花色的技巧,增加了扎染产品的种类,进一步拓宽了扎染市场。除传统的扎染产品外,她新创的产品主要有花色衣、裙、裤、头巾等,现¾­营的璞真综艺染坊生产规模较大,产品种类齐全,图案色彩新颖,在扎染市场中有一定的影响,产品远销各地。

段银开继承了传统的白族扎染技艺,开发了新的染制技术,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2009年10月,应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邀请,赴昆明到校进行为期两周的扎染技艺的传授,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被校方聘为“特聘专家”。现在,段银开不仅继续努力钻研扎染技艺,而且带了一大批徒弟从事扎、染工艺,努力把扎染技艺传承下去。

2010年,段银开被云南省文化厅公布为白族扎染技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

寸发标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1962年6月4日生于鹤庆县新华村的一个银匠世家,寸氏银器制作第六代传人。1978年开始随父学习金银器制作工艺,成为走村串巷、走南闯北的“小炉匠”。1987年,前往西藏拉萨从事金、银、铜等民间金属工艺品的加工制作。在此期间,为布达拉宫制作了很多装饰品和佛事用品,设计制作了铜雕“布达拉宫”,并被西藏自治区访美代表团选作为赠送美方的礼品。

1996年回到家乡,创办了“鹤庆标祥九龙手工艺品加工厂”。研发制作的“九龙壶”、“九龙火锅”、“九龙烟筒”、“六字真言手镯”等系列银器产品深受各界好评,并全部获得国家专利。从艺四十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各种技艺传承交流活动及作品展示,多次获得、省级金奖,作品还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云南民族博物馆、西藏布达拉宫等机构收藏。在银饰技艺方面他广收弟子,带出了如李树坤、洪龙辉等380余人。其手工作坊还被定为多家高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如中央美院等。

1999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目前是鹤庆银饰锻制技艺的代表人物。

3

母炳林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母炳林,男,白族, 1970年12月生,云南省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人。

母炳林自幼在新华村长大,因家境贫困,初中辍学后,十四岁就离开了家乡,跟着师傅开始了走村串寨的小炉匠生活(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加工)。足迹踏遍云贵川、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此过程中,他注重学习各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饰品、器皿的图案、样式及制作方式等。期间还拜过很多少数民族老艺人为师,在各民族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博采众长,不断的在学习工作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了各民族银饰制品的工艺制作外,还学会了鎏金、银走铜等技艺,为以后带徒传承银饰制作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从事该技艺以来,他已教授徒弟近百人,在教授过程中他以继承和发扬该手工技艺为己任,不断在继承与创新中辛勤传承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注册了“走夷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中“走夷方手工艺文化传承园”正在建设中。现在他教授的徒弟已是该技艺传承中的中流砥,其中四位学徒先后被评为“中国民族金属艺术大师”,其他学徒基本获得了不同级别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

4

杨春文

(耳子歌)

杨春文,男,白族,1938年生,74岁,居住在云龙县检槽乡哨上村哨星村民小组,是当地“耳子歌”的传导者,他能唱、能演,性格开朗、活泼,被人们称之为“开心老”。

“耳子歌”流传于云龙县山地白族地区,是当地白族先民进行新婚性教育的一种古老婚俗傩仪。过去在当地人结婚、乔迁新居等庆典中“耳子歌”的表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杨春文自幼酷爱白族山歌,成年后偶遇当地民间艺人尹国臣,并在尹国臣的指导下开始了“耳子歌”的学习和表演,从此爱上了这一门民间艺术。通过多年的钻研,杨春文对“耳子歌”的表演程序和表演技艺了如指掌,塑造的人物语言诙谐幽默,演唱的白族《十二生肖歌》腔调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多彩,并能亲手制作表演的道具、服饰等。正因为有了杨春文等人的执着和坚持,这种独有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又才得以延续。

1998至2001 年间,大理州文化局和日本民俗文艺界对检槽乡进行考察时,发掘了“耳子歌”。有关部门通过组织,让杨春文主导培训了一批当地的年轻演员,2002年受邀随团赴日本参加了“平城十四年民间艺术文化交流”活动的演出,深受日本友人的欢迎和赞赏。2010年月被命名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5

段四兴

(剑川木雕)

段四兴,男,白族,1973年出生,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人。

段四兴小就受到了家庭的熏陶,6岁起学习绘画,12岁跟随祖父、父亲学习剑川木雕技艺,由于勤奋好学15岁时就能独立完成双层锼空花板雕刻,初中毕业后,又跟随白族著名画家杨郁生、陈永发、何佩珍学习,通过学习,较为系统的了解了剑川木雕图案的设计知识,填补了民间传统美术知识的空白;25岁能独立设计并制作多层镂空雕刻挂屏、摆件等木雕工艺品。他设计制作的作品《石宝情歌》、《赵藩攻心联笔筒》、《四季花鸟挂屏》、《九龙戏珠》、《滇国庆舞》等多件作品分别获得省、部级的金奖、银奖;1993年到剑川县民族木器厂设计室从事图纸收集整理和放样等工作;1995年,跟随父亲段国梁创办了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在借鉴传统木雕的基础上,研发了新款木雕家具“直背龙凤椅”十件套及多种旅游工艺品。1997年赴浙江东阳参观学习,将白描花鸟画技法、古滇国青铜器的图案融入剑川木雕传统浮雕技法中。2011年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培训项目“剑川木雕艺术高级培训班”。

段四兴从艺至今30年,致力于木雕传承工作,开展传承培训年轻人,尤其是一些残疾人的木雕技能培训工作。 2014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第四届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

6

姜宗德

(剑川白曲)

姜宗徳 ,男,白族,1965年7月1日生,初中文化,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甸南镇兴水村人。现供职于剑川县文化馆和阿鹏艺术团。从小酷爱民间民歌,在放牛羊、打柴以及田间劳动中经常打歌对调,课余时间也爱好民间对歌。初中毕业后师从张明徳、苏贵等学习本子曲演唱,青年时代自己就磨砺身心,做过铁匠,瓦窑师傅。在艰辛的劳动中和销售农具的途中或集市上自己边干边唱,深得四乡八寨广大群众的喜爱。

改革开放后,自己年年到石宝山歌会上和剑川物资交流会上赛歌,并无数次夺魁。2006年被县人民政府作为特殊人才,选拔到剑川县文化馆工作,从2000年起,曾20余次获得省、州各类民歌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等。2000年,获大理州民间歌手大赛一等奖;2000年获云南民间文艺家协会“石宝山”杯民间歌手对唱赛特别奖;2002年,参加第三届国际东南亚大陆山地民民歌演唱;2004年,被文化部特聘为“民间歌手”;2004年,获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歌手奖;2004年,获大理州第六届“山花杯”歌王、歌后大赛“歌王”称号;2006年,被大理州授予“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命名为省级非遗传承人;2007年,获大理州第十届洱海歌手“亚方杯”大奖赛原生态组一等奖;2008年,获云南省非遗中心少数民族酒歌展演演唱奖;2009年,获大理州第十一届《洱海歌手》大赛一等奖;曾多次应邀赴上海、北京、山西、广州、武汉等地进行民歌演唱大赛,学术交流,并累累获奖。曾无数次在大理、丽江、怒江等地应邀举办演唱会,受到附近各地州广大群众的普遍称赞与推崇。被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采访与报道(播出),并被大理电视台多次重播。现已传带出青少年民歌歌手100多人。同时与民间歌手李宝妹和其它歌手出版发行了数十集白族调民歌专辑。

从2000年至今,共获县级以上表彰20余次。曾多次应邀北京、上海等各地演唱与参赛。2008年被央视音乐频道采访报道(播出),并被大理电视台重播。曾上百次深入到民间(山乡)挖掘、搜集即将失传的民歌民谣。现已收集到《牧羊歌》《打柴歌》《农耕调》等本子曲,白族民间叙事诗五首。积极投入宣传非遗文化活动,自行创作编写白族音像出刊发行,义务向民间捐送音像带上千盘,并现场演唱,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不少的努力与贡献。将白族调整理翻译成汉语,向各地推出,为民歌曲艺的交流传播作出一定的贡献。

从1998年至今分别辅导过业余民歌爱好者200多人,曾多次应邀参与到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等地参加演唱,并担任这些地区民歌比赛的评委。多次应邀赴北京、上海、山西、湖北、广州等地参与民间民歌赛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姜宗徳在弘扬民族文化和保护非遗以及非遗传承上作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注重民歌民谣(包括民族传统三弦弹奏)的抢救工作,深入民间搜集、抢救了许多即将失传的民间珍贵的白族调等艺术,让其得以保存留世。另一方面,他热心培养民间民歌后继人才,带出了不少民族歌手,把自己的艺术才华毫不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并积极参加有关弘扬民族文化方面的培训工作,在很多期培训班(会)上担任主讲。累计培训业余歌手、青少年爱好者以及在校学生1200多人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