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大理召开世界粳稻之冠“滇榆一号”遗址保护等相关会议

大理日报  2017-12-15 09:53

[摘要] “滇榆一号”又名“一株青”,1974年由云南省水稻杂交优势研究利用协作组在景洪的晚稻系圃“紫米×科情3号”组合第四代中选取的单株在大理种植后,在其分离后代中经两代混合选择而成的中熟粳稻,是大理县农技站与云南省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协作选育的水稻良种。

12月12日,海开委组织召开世界粳稻之冠“滇榆一号”遗址保护暨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研讨会,研讨遗址保护暨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大理是云贵高原水稻的起源地,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宾川县白羊村遗址发现证明,早在距今3700多年前,洱海区域就已有了人工种植水稻。“滇榆一号”又名“一株青”,1974年由云南省水稻杂交优势研究利用协作组在景洪的晚稻系圃“紫米×科情3号”组合第四代中选取的单株在大理种植后,在其分离后代中经两代混合选择而成的中熟粳稻,是大理县农技站与云南省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协作选育的水稻良种。1983年,海东镇南村四社杨茂文、赵八六两户农户种植的“滇榆一号”高产协作攻关田经省州市联合组织验收,单产分别为2028.8市斤和2000.8市斤,创造了世界粳稻单产的纪录。

海开委在海东开发中,十分注重海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多次组织人员到实地调查,与南村村委会协调对接、征求意见,并对杨茂文进行了专访,对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滇榆一号”遗址保护暨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将集农耕文化展示与遗址参观为一体,形成遗址展示、博物馆参观、白族民俗活动的整体区域,并以博物馆为中心,依托文化展示发展文化产业,带动村民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实现农耕文化传承、“滇榆一号”遗址保护、乡村旅游发展和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会上,来自州市农业、文化等部门的专家对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及博物馆馆址选择、建筑风格、内容展示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